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展讯 > 正文

理性看待当代水墨市场 回归艺术创作本体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3-12

摘要: 摘要: 尽管当代水墨在市场上捷报频传,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艺术创作是一场艰辛的学术探索,对艺术家来说,更应理性地看待市场状况,冷静地回归艺术创作本体,而不仅是为市场而创作。

    原标题:当代水墨:热度下更应理性


王非 《脸》系列之十


    王非 《脸》系列之十 纸本水墨 69×89厘米 2015年


  阿鸽 《向往》纸本水墨 97×59厘米 2013年


    阿鸽 《向往》纸本水墨 97×59厘米 2013年

南溪 《飘着的银联卡》宣纸水墨 198×124厘米 2013年

    南溪 《飘着的银联卡》宣纸水墨 198×124厘米 2013年

       4月4日,香港苏富比将于春拍期间举行全球首场当代水墨艺术单一藏家专拍——墨源新思。本次专拍从该藏家的珍藏中挑选了83件重要拍品,汇聚名家杰作,包括谷文达、李华弌、李津等,不少作品更是首现拍场。无论在作品尺幅、创作理念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充分展现出当代水墨艺术的多元、丰富。

       据悉,本次专场拍卖的总估价逾3500万港元。当代水墨发展至今,已在二级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海外也有了较大影响力。然而,此时的当代水墨艺术创作更应保持平常心,不应被市场左右;唯有回归艺术本原,才能前行得更远。

      二级市场站稳脚跟

       据了解,目前从学术角度对当代水墨的范围始终没有清晰的界定,只是大致将上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家借鉴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对中国传统国画的水墨进行创新探索的作品称作当代水墨,或新水墨。而在二级市场中,拍卖公司在当代水墨拍品的选择范围上更宽泛,更着重于艺术家的当代性,如一些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传统水墨或现代水墨作品也在“当代水墨”专场中上拍。

        由于市场对当代水墨的想象最初是作为传统中国书画板块的传承,所以不少拍卖公司将当代水墨混合在以继承中国传统书画理念的当代书画板块中进行推广和销售。在拍卖市场中,“中国当代水墨”专场最早出现于2006年北京保利秋拍,由此开始,以“中国当代水墨”为名的拍卖专场陆续亮相二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此类型专场共开设了超过50个。

        从2012年开始,中国当代水墨在众多板块中脱颖而出,在专场与拍品数量、成交率与成交总额上都出现了明显提升,如中国嘉德在“当代书画”和“水墨新世界”两个专场中推出了当代水墨作品,成交额近1亿元。2013年,“当代水墨”板块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等多家拍卖行共开设了17场“当代水墨”专拍,规模远超以往。

       2014年,当代水墨二级市场走势良好,各大拍卖行共开设了18个相关专场。这一年的秋拍,北京苏富比首次增加当代水墨板块,并和此前的油雕版块共用“现当代中国艺术”的名称。2015年春拍前期,中国嘉德和北京匡时也纷纷将此前的油雕部门更名为“中国二十世纪与当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部门,其主要用意就是当代水墨等作品的增加。

       进入2016年,即将在春拍中登场的“墨源新思”是全球第一个来自单一藏家的当代水墨作品专场拍卖,香港苏富比当代水墨艺术部主管唐凯琳介绍,这些拍品来自全球较大的、主要关注当代水墨的私人收藏之一——The Origo Collection。“该收藏涵盖范围较广,从知名艺术家到新生代艺术家均有涉猎,且包含多种题材与媒介,充分展示出当代水墨的多元化特性。”唐凯琳表示。

       海外关注持续升温

       近年来,中国当代水墨不仅在国内成为焦点,在海外同样备受瞩目,欧美很多重要的美术机构策划了多个以中国当代水墨为主题的展览,如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现代中国水墨画展”、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与古为徒:十位中国艺术家的回应”等。其中,2013年12月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展览筹备时间长达5年,可见海外知名艺术机构已将中国当代水墨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除了在学术研究角度受到关注之外,中国当代水墨在海外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今年1月举行的美国洛杉矶艺博会上,中国国家展再度亮相,其中的当代水墨作品备受关注。首次参展的王非、尹毅、沈香吟等艺术家的作品得到广泛好评,并有很多藏家对曾参加过第一届中国国家展的李纲、庄玉君、沈沁、郝世明等艺术家的作品印象深刻。除了现场成交结果喜人,不少外国藏家都表示出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浓厚兴趣。

       唐凯琳介绍,很多知名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如徐冰、刘丹、王无邪、李华弌等,他们的作品早已进入海外藏家的收藏序列,但是以“当代艺术”而非“当代水墨”的身份。对此,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总监马学东表示,当代水墨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海外市场中比较热,纽约也有一些画廊经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作品,如刘丹等艺术家作品在纽约市场较受藏家关注,李华弌作品在伦敦和纽约均受到藏家追捧。此外,纽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等拍卖公司在自己的空间为艺术家举行个展和联展,实际上是私洽展,也将彭薇等艺术家及作品推到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马学东指出,对当代水墨的海外推广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由于海外藏家群体更多地把水墨作为一种媒介看待,“他们通常会从创作理念层面去理解作品,或是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去感受,而对水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深刻内涵理解得还不够。”他认为,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收藏家关注的点和国内收藏群体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也恰好构成了他者眼中的当代水墨,可以形成互为补充的视角。

       深度与高度仍待探索

      尽管当代水墨在市场上捷报频传,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艺术创作是一场艰辛的学术探索,对艺术家来说,更应理性地看待市场状况,冷静地回归艺术创作本体,而不仅是为市场而创作。

       参加本届洛杉矶艺博会中国国家展的当代艺术家王非认为,目前当代水墨创作应当重视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度研究与理解。这种文化和历史不仅限于本土,同时也包括西方。他表示,对当代水墨的探索不能停留在笔墨,当代水墨不应脱离时代与文化的语境,更不应从当代艺术体系中剥离出来。目前,很多当代水墨的探索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停留在美术史层面,而缺乏对东、西方社会背景和文化脉络的深刻解读。“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比艺术语言的变革更重要。艺术家不应以市场为导向,而应当有担当和觉悟,将关注点由笔墨转向对人性和社会的体察。”王非说。

       当代水墨艺术家南溪也表示,中国当代水墨看似很活跃,但高度与深度仍有欠缺。南溪认为:“中国水墨要走向当代、走向国际,首先要看作品是否有当代性,是否国际化。艺术家应当构建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而后再谈高度、深度,否则只是在用不同角度与方法复制别人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表示,艺术家必须要坚持探索和创新,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和风格面貌:“有些艺术家的创作是对传统的深化,有些是融入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法,比如阿鸽,她是将版画的创作手法和观念融入水墨作品中,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