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嘉德拍卖

新闻 > 教育评论 > 正文

邓国源:艺术教育不能缺失先锋性和探索性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7-25

摘要: 艺术创作是一场自我挑战的实验,而对美术教育与学院管理的深入研究是一种必须面对的责任。从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院长到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开始了对当代美术教育的整体思考。

 原标题:艺术教育不能缺失先锋性和探索性——访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

邓国源:艺术教育不能缺失先锋性和探索性


  6月26-28日,第10届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的大型装置作品《诺亚花园》受邀在论坛主会场展出。作为10年来唯一走进夏季达沃斯论坛主会场的中国艺术家作品,《诺亚花园》以全新语境诠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的普世命题,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幻”、“传统与当代”的观念表达。论坛期间,邓国源作了题为《转型时刻艺术何为》的精彩演讲。



  近日,记者专程前往天津美院,采访这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院长,探寻他在不断追求艺术创作的同时,给天津美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采访地点在邓国源位于天津美院的工作室,他说自己平时喜欢待在工作室,而不是办公室,作为一个美院的院长,他更喜欢工作室的氛围和环境。走入邓国源的工作室,乍看之下显得有些杂乱,堆满了还未完成的作品、纸本、油彩,还有拆散的装置零件和零食,以及几辆自行车,但是邓国源却能熟悉地找到各种东西所摆放的位置。骑自行车是邓国源的爱好和放松方式。工作室内有一张大长桌,桌上放着一套茶具还有电脑。邓国源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还会用电脑播放着自己所说的作品,让记者对他的艺术作品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感受。虽然在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电话打入,但邓国源的思路却未被打断。


  艺术创作是一场自我挑战的实验,而对美术教育与学院管理的深入研究是一种必须面对的责任。从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院长到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开始了对当代美术教育的整体思考。


  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近日,天津美院毕业展出季落下帷幕,今年毕业季的主题为“在花园”,共展出1175名毕业生的4000多件毕业创作,数量上要多于去年。“花园”正是邓国源艺术创作的标志性题材,从主题的选择,我们不难看出,邓国源希望毕业生们能像他一样具有实验精神,突破传统,用创新思维来进行毕业创作。事实也正如邓国源所预期的那样,今年造型艺术专业的毕业作品在注重技法运用的同时,加入了很多观念性的东西。各个专业毕业创作中的材料运用更加广泛,比如雕塑专业的作品中,出现了由铜丝编织而成的作品,还运用了塑料袋等轻软的材料,这些都是平常雕塑创作时不太常用的材料。能将更多材料运用到本专业的创作上,说明毕业生在对本专业的理解上,思路更加活跃了。


  “在今年毕业展的准备会上,我们就重点谈到了要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加强对本专业的学术理解等等。此外,在今年的毕业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毕业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有的作品是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情怀,有的作品则是表达出了作者个人的所思所想。毕业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再单纯做那些唯美的作品了。”邓国源介绍说。


  艺术创作一定要融入到社会中,融入到自己所关注的问题中,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在邓国源看来,今年各专业的毕业创作总体来说,雕塑专业和综合艺术专业显得比较突出,很多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思维定式和表达方式,不仅在创作材料和形式上有突破,而且更加有内涵,表达出了作者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花园”是创作中关注自然的具体表达


  说到邓国源个人的艺术创作,“花园”应该是一个关键词,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花园为主题的装置作品、水墨作品和油画作品。据他介绍,1998年在德国做了一个展览,主题是艺术、自然和人的关系,从那次展览起,他的艺术创作更多的开始关注自然。“花园是人对自然关注以后,创作出的一个新的自然,它来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渐渐的,花园成为了我的艺术创作中对自然关注的具体表达方式。我借助花园这个题材,既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关注,也表达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一些在现实中,人与自然无法达到的状态,可以在花园中达到,表达出一种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2001年,邓国源发表了《时间之外的闲话——关于抽象艺术的双重思考》,对抽象艺术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从对广泛关联性的思考中,邓国源创建了一套自己的艺术谱系,他将其分解成诸多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可成为一件独立的抽象画创作。邓国源的解构方式是将整体剖析为部分,每个部分又清晰映射出整体。中国传统中,自然作为一个根本概念,有诸多针对其包罗万象的特质的隐喻,也由此衍生各种解释(道家的自然观:作为持续的化生,绝非为封闭体)。邓国源的创作属于这条传统路线,其解构性的先行模式,可理解为是纯粹的造型行为,并不触及山水画的内容与意义。这是邓国源对自然的理解,不妄自尊大、自视甚高,而是永远心怀敬畏。由此也十分清晰,花园作为一个地点,四季更迭,生命的寓意也随之变换。


  邓国源对于“花园”的表达,一方面体现在实验装置作品里,一方面体现在水墨作品和油画里。装置作品与水墨油画相比,产生了现实与虚幻、现实与未来的对比,需要让观众参与其中,产生互动和共鸣。


  不能缺失艺术的先锋性和探索性


  在国内各大美院中,邓国源是为数不多的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院长,他的这种实验精神也影响了全院师生。由于邓国源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他要考虑当代艺术教育如何与当下的艺术发展相结合。从今年天津美院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摆脱了实用主义的束缚,看到了实验探索的精神。


  “过去我们艺术设计的教育,太强调实用,要是放在综合大学里,我觉得很正确。但我们是专业的美术院校,应该培养的是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家,具有前沿精神的设计家。这是美术学院设计教学的灵魂,有可能设计出来的作品并不实用,但它会引领一个潮流,不能缺失艺术的先锋性和探索性。设计要改变人的生活,而不是设计来适应人的生活。”邓国源感慨地说。


  正如邓国源所说,在当下西方的艺术院校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跟学生谈想法谈创意,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相比之下,目前国内许多院校教师只是在按照传统思维定式来教学生,上课就是打开PPT,讲教案,缺乏与学生直接的沟通。邓国源认为,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一切目的都应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发展新兴专业 打造美院特色


  从宏观上看,邓国源认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大多是在教技术。如何能在教学上,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个人感受,把个人思考和创意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来,应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目前,各大美院从专业设置到学科布置,基本上一样,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别。“比如环艺专业,八大美院有,各大综合院校的艺术学院有,某些当地的大专院校也有,这就是很大的浪费。某些当地的大专院校会挤占当地的市场,八大美院的优质毕业生就很难去到那里,优质资源无法发挥,也影响了当地的发展,所以各个院校最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各大美院都有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就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重叠浪费,学生在报考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来进行选择。”邓国源说。


  邓国源就任院长之后,发现天津美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点因素让他很尴尬,首先是地缘劣势,紧邻首都,北京强大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市场对于天津美院优秀人才培养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少的顶尖人才流向北京;其次,天津美院没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天津美院也没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他们那样深厚的学术传承。面对当代美术教育的生态和天津美院的现状,邓国源决定“避重就轻”,把打造经典的传统优势专业,着力发展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设计等新兴专业作为天津美院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邓国源的设想,天津美院未来的发展应是思想活跃,学术观念开放,学术视野宽阔,努力在新兴专业上争取突破。天津美院目前在不断加大实验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招生规模。此外,还成立了新媒体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外部合作。“国际间可资借鉴的名校有很多,他们都各具特色,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是以培养当代艺术家为重点的著名美术学院,英国的圣马丁艺术学院是以培养服装设计师而著名的艺术设计学院,法国的亚维农美术学院是以艺术品修复闻名全球。”


  在此基础上,天津美院还成立了奇点艺术和设计研究所,加强新媒体与其他学科的跨专业融合。“中国美术教育已经到了一个该变革的时期,应从教技术变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国外,每个艺术院校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我相信未来从天津美院走出去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强的创造力。”对于天津美院的未来,邓国源满怀期待。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