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嘉德拍卖

新闻 > 教育评论 > 正文

傅德锋:书画家要学会“以一当十”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5-09

摘要: 傅德锋:看看古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在对待艺术,而我们今天的许许多多所谓的艺术家们又是怎样对待艺术创作的呢?抄袭者有之,剽窃者有之,东拼西凑者更是数不胜数。有的人每年出一本书甚至出很多本书,看似...

原标题:书画家要学会“以一当十”


“以一当十”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事书画学习和创作也是如此,譬如临摹古人法帖,必须在讲求质量的前提之下再加大数量,而非只图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有的人把一本碑帖临摹了几十上百遍甚至更多,由于未能找到正确的方法,临来临去,还是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连“形似”尚未达到,“神似”就更是无从谈起了。有的人遍学诸体,遍临诸帖,对真草隶篆皆有涉猎,甚至把书法史上那些历代碑帖写了个遍,但最终还是一体一帖也未能真正领会,收效甚微。关键问题就在于不讲求质量,而缺乏质量的学习,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之下的盲目学习,是在不断重复千百次的错误。这岂不正应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话了么?而且不仅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即便是“方向”对了,而“方法”不对,也必然是事倍而功半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选定一种帖子之后,善于分析理解,找到古人正确的用笔和结体方法及规律,真正吃透消化。“古人得名迹数行,终生习之便可名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代由于印刷技术不发达,能够看到的真迹非常之少,不像我们今天,可以拥有很多印刷精良的碑帖善本,今天的我们,利用电脑稍一检索,各种有用信息就会蜂拥而至,尽收眼底。好处是可接触的信息量大,易于打开眼界。但坏处是容易眼花缭乱,心猿意马,不能做到用心专一。


看看古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在对待艺术,而我们今天的许许多多所谓的艺术家们又是怎样对待艺术创作的呢?抄袭者有之,剽窃者有之,东拼西凑者更是数不胜数。有的人每年出一本书甚至出很多本书,看似印刷精美,装帧豪华,数年下来,就能“著作等身”,但试问这些“等身”的“著作”有哪一本是真正能够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考验的呢?


遥思过去那些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甚至终其一生也没能够为自己举办一次展览,但他的作品却能得以流传,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并成为我们借鉴学习的榜样。书画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真正有学问有建树的老一辈艺术家都比较谦虚,尽量在隐藏自己甚至贬低自己,而那些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年轻人一般都很狂妄,不断在张扬自我、抬高自己。两相对比,不能不使人感叹唏嘘,感慨不已。放眼当今,出版物浩如烟海,不计其数,但有哪一个是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的?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而庸俗不堪的出版物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我们年轻的下一代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影响?想想真是十分可怕!


笔者不得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下之书画家,大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攫取更多更大名利,胆大妄为,制造了很多艺术垃圾而不自知,盗取各种社会资源而为一己之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风气一日不改变,则我们的艺术毫无希望。今天的许多书画人,津津乐道于自己出了几本书,获过几次奖,“官”居何位,获利几何,以小商人心态,以小混混心理来对待一切,但却很少关注国计民生,很少具有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家国情怀。长此以往,试问,我们给自己的后人到底做了什么样的表率呢?以如此不堪的人生追求从事书画艺术,又如何能够担当得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物质生活该知足时一定要知足,文化追求一定要精纯高洁,勇往直前,力求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最美、最好、最真实的东西留给后人。因此,书画家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也一定要学会“以一当十”,果能如此,才不辜负一个文化人的职志。


(作者为书法评论家)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