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嘉德拍卖

新闻 > 教育评论 > 正文

杜尚与庄子——以“虚薄艺术”重写现代性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6-16

摘要: “虚淡”乃是“唯道集虚”的心斋化艺术,是在虚虚实实与实实虚虚之间的来回不止息摆荡,让似与不似之间的精微过渡,让“恢恢乎游刃有余”的间隙或“虚间”不断被扩大;“次薄”是杜尚1937年所梦想的一种无限“透薄”的...

原标题:杜尚与庄子:以“虚薄艺术”重写现代性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解词】:“虚薄”,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虚淡”与杜尚概念艺术的“次薄”之不可思议的结合,是对未来当代艺术可能生成的一个新构想。一方面是杜尚的次薄(Inframince,或infra-mince),在语词上:Infra是在下,在外,不如,更弱;mince,薄,细微,细薄,这个合成词可以翻译为:极薄,次薄,微薄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虚淡”则可以对应翻译为Infra-blankness,或Infra-blandness,我们试图让Infra这个小词具有生发性。“虚淡”与“次薄”结合而成的“虚薄”,如果与一定的影像效果相关,就是虚像或“余象”。


“虚薄”作为可能性的艺术一般,它暗示一个走向另一个的微妙过渡,即几微或细微的过渡,不可觉察,但可以思想,没有实体而仅仅处于变化之中,保持为不确定的动词摹状,仅仅是“暗示”,是不断地“虚渡”,如同庄子心斋的“集虚”,甚至就是庄子的“魍魉”或 “象罔”一般,但并非西方后现代的虚拟幻像(simulation),而是打开游刃有余的“余地”空间。在艺术上具体就是结合绘画与现成品,而这正是杜尚未完成的梦想。


虚薄艺术也是打开无维度的虚托邦想象空间,是更为广阔的新文明的重新开端,是一个新的世界原理的建构。


围绕“虚薄”的可能生成,可以从现象学描述,从哲学本体,美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艺术史,以及当代艺术批评,等等各个方面展开:


0,何谓“虚薄”?虚薄是无法定义的,是无法确定与描述的,它是在空白的虚静与物象不止息的生成涌动之间的交错状态,是自身向着他者过渡的“间性”状态,这个过渡的之间不可能对象化为空间,而是“虚托邦”(chora-topia)的生成,是“虚间”的可渗透性以及透薄感,因此不同于传统理想化投射的“乌托邦”(u-topia)以及现代主义异域差异想象的“异托邦”(hetero-topia)。


1,“虚薄”的跨文化来源是什么?“虚薄”在跨文化的意义上有着双重来源,即来自于庄子的“虚淡”与杜尚的“次薄”(inframince),古典与后现代不可思议的穿越与连接:“虚淡”乃是“唯道集虚”的心斋化艺术,是在虚虚实实与实实虚虚之间的来回不止息摆荡,让似与不似之间的精微过渡,让“恢恢乎游刃有余”的间隙或“虚间”不断被扩大;“次薄”是杜尚1937年所梦想的一种无限“透薄”的状态,“次薄”一直是形容的,不可触及也不可见,但其“厚度”却来自于对自身与他者之间过渡的——那个分界线的——虚化与薄化,看似有着界限,这界限却又是被模糊与晃动的,还又有着厚度,所谓的“虚厚各种虚厚”,如同杜尚自己所举例子:小秤砣的任意性或水蒸气在光滑表面留下的图案。庄子虚淡化的心斋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后来的水墨艺术与艺术一般;杜尚的次薄却一直有待于重新塑造,他关于虚薄的46条笔记在1980年代后才开始被出版与关注,而技术带来的薄化已经呼应着次薄的追求。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杜尚!


2,为何是“虚与薄”的艺术感受力?虚薄的艺术或“艺术的虚薄化”,乃是面对二十世纪艺术危机的想象:二十世纪西方主导的艺术陷入了塞尚的“怎么做都不可以”与杜尚的“怎么做都可以”的悖论之中,即形式主义语言的不可能完成与概念艺术一次性制作之间的矛盾,需要找到一种在自身与他者之间有着区分但又虚薄过渡的间性状态,有着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张力的微妙展开。或者说,未来的世界艺术面对二十世纪艺术的根本问题,即整个现代性艺术以及所谓当代艺术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结合塞尚自然的深度,杜尚现成品的概念艺术或非艺术,以及波洛克的行为化的抽象绘画,未来的艺术必须结合三者,但又是在一个新原理上的重新生成:即有着自然的活化,有着现成品的无用之用,还有着身体行为的参与。这也是要结合视觉展示价值——心性的修身价值——自然的默化价值。


3,虚薄的精神价值何在?作为一种文明重新开端的根本经验,虚薄的精神还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派别或艺术的想象力游戏,乃是面对尼采之后的现代性的绝境:要么是无根的虚无主义与任意放任,要么是暴力的武断主义与宗教性独断。如何解决这个困境?“虚薄”所隐含的虚化一切,薄透分界线,使之微妙过渡的艺术,使之通透与透薄,可以重新修正尼采的“积极虚无主义”态度,即虚薄的艺术乃是积极的虚无但并不推崇崇高的牺牲,西方的超现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都陷入了此死亡冲动的快感崇高表现之中,本雅明所言的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世俗启迪”与美国抽象艺术的“普遍实用”的两个原理,将被新的原理所取代,这是“自由默化”的艺术,即虚淡的自然性要与从无创造的自由结合,形成自由的默化。虚薄的艺术要虚化个体的生命冲动,使之冲淡并且柔和化;虚薄的艺术也是反向重构的“余让”的活动,即让空白与虚空不断扩大,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艺术,让“游刃有余”具体化那个过渡的间隙,使间隙不断扩大,但又不可能对象化,即保持为“虚间”。


4, “虚薄”要解决的具体艺术问题是什么?杜尚在1930年代的笔记中,自觉思考了“次薄”这个隐秘的观念,这既是杜尚对自己创作活动的反思,也是思考一种新的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或者说,杜尚的次薄乃是对现存品的重新思考,如果现成品打开了虚无的艺术,或者非艺术的艺术,如果继续做艺术,并且具有艺术的丰富性,甚至保持绘画的可能性,如何可能?最近西方学者开始广泛讨论这个概念,并且以此展开对整个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反思,尽管方向并不明确。但显然,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展开思考,这就是思考从自身到他者的微妙过渡,如同杜尚喜欢表达的——从布料到画布(或从处女到新娘之间,处于现存品的“虚无性之有”与艺术家“创作的行为之无”之间)——的微妙难测的过渡,是打破“自身”与“他者”之间边界的微妙活动,是“余痕”(起身时坐垫上的微博气息),而这个过渡的微妙性以及可能的张力,还有待展开。而一旦回到艺术本身的问题,杜尚的问题就明确了:现存品无法继续,而不可能回到架上绘画了,不可能成为新的新娘,处女性只能一次性,那么,艺术如何继续可能?“处女性”乃是可能的无限生成,是怎么做都可以,但如何打开新的艺术——怎么做似乎都不可以了。虚薄,乃是在处女的现存品之下或者之上,再做点什么?但并非传统的绘画,也并非新艺术,给出艺术的重新开端,是从未来给予的礼物(杜尚晚期以20年时间做出的《被给予》就一直试图梦想一种“虚间的艺术”,但似乎并不成功)。


5,“虚薄”如何打开“间性”,成为“虚间”?虚薄,乃是从现成品到绘画,从可见到不可见,从绘画到影像,从入死到再生之间的微妙过渡,并且让这个过渡处于虚化状态。第一,为何是“虚”与“薄”?即为何是庄子?“虚”:首先是“虚”与“道”的关系,这来自于庄子最初的表达:“虚”是对道的经验,唯道集虚,道就在于集虚!但何为“虚”?我们已经难以经验,试图以艺术的方式来经验;其次,虚与虚气的关系,是气之虚实的变化,虚在有无之间的微妙变化;再其次,“虚”与传统虚淡美学的关系,“虚”是对平淡的本体论经验;最后,“虚”与现代性的虚无的经验,虚如何又与虚无主义的“无”不同,虚如何与虚空不同。为何是“薄”?薄与淡薄或者淡泊,已经是平淡的现代经验,因为“虚”与平面有着直接感受性上的关系,“薄”要求细微的过渡技术与精微的触感,“薄”是某种界限的经验,“薄”也是进入对事物变化更为细微与微观的经验,“薄”还是薄膜的通透性、多孔性与渗透性。艺术作品要形成如此的薄透质感。第二,为何是虚薄的艺术?即为何是杜尚?进入现代性的经验,以及更为具体的经验,这是通过现代艺术开始的,而杜尚是现代艺术尤其是概念艺术以及非艺术的鼻祖。但有着几个杜尚,我们感兴趣的是杜尚1937年的那个,提出“次薄”这个隐秘观念的杜尚,这是为了解决现存品的危机,尽管现存品是为了解决艺术本身的危机,但虚薄却是面对自己的现存品的危机,即丧失了限度。第三,或者说如何在第一维上解决第四维发生的困难,进一步走向“无维度”。这也是如何更为简易,更为日常,重建生活世界。为何不仅仅是虚淡?乃是因为虚淡太传统,而且“虚”已经包含了“淡”,“虚”是“淡”的本体论。而且也是为了面对艺术自身的危机:当代艺术陷入观念的翻新,导致艺术的终结,只有回到对界限的经验上。即进入“怎么做都可以”——“怎么做都不可以”——之间的张力之间与余地的打开。


6, 中国传统的“虚淡”隐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如果从中国文化出发呢?中国美学的“平淡”,“虚淡”,虚象等可以提供某种参照。如果我们回到中国文化的文人美学传统,尤其是董其昌的平淡天真,以及虚淡冲和,烟云淡荡与烟云供养的观念,在下笔如有凸凹之形的书写手法中,也是对庄子“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具体实践。传统中国山水画以及写意花鸟画,已经很好地在水墨宣纸上展开了一个几微,极微的微妙过渡的晕散过程,这一点,也是被法国汉学家哲学家朱利安所注意到的,即平淡美学的内在丰富性在于,对这个极微细腻的不断保持生变的笔触的展开。如果宣纸以及留白,已经是现存品,则呈现为三重的现存品:材质的现存品——毛笔与纸砚,身体的现存品——身体的动作及其作用!对象的现存性——范式或者程式化,但是如何又不仅仅是现存品?“水”作为自然元素的加入,“气息”作为生命元素的作用,所画对象与材质和身体的相互作用与共感。但传统水墨如何打开虚淡?不是走向对象的丰富表现——那是盛唐繁盛的颜色体系,而是减少,色即是空;从宣纸的空白,以及墨之玄色本身出发,保持此现存品的材质特色,做得很少!在这些现存品与可能出现的图像或者绘画之间,打开一个几无的场域:这是水的作用,水来冲淡,更加冲淡已有的墨,使之更加虚淡,水与宣纸的吸纳性相关,更为内在,而不是走向外在性的表现,即在材质现存性的再次余化,以及可能出来的图示的再次弱化,有着双重的平淡化。


7,庄子与杜尚之间如何虚薄化融合?这是打开之间的“间薄”或“虚间”,庄子的虚淡与杜尚的次薄,在西方当代哲学中有着间接的相关性了,比如德里达在《绘画的真理》一书中对parergon(间性,间隙,之间,边缘)的解构书写,以及德勒兹在《感觉的逻辑》以及《千高原》对“不可觉察的”区域的游牧与生变,都是与“虚薄”潜在相关,尽管他们是在“生成”意义上,在边界的涂抹与踪迹的“涂抹”意义上展开相关思考。细微的几乎不可觉察,以及生成变化的微妙,也是“间薄”。还有布朗肖的pas(step/not),pas sans pas(step without step;beyond without beyond),既否定终止,又迈出了步伐,即是步伐的否定,也是否定的步伐,前者是实有的弱化与虚无化,或者是虚无的实化或者强化,恰好是反转。为何是绘画与现成品平面之间场域的虚薄打开?首先为何还要回到绘画上?为何选择绘画?绘画不是死亡终结了吗?绘画不是被杜尚现存品终结了吗?但中国绘画却可以提供一种可能性:既保留杜尚现存品的特点,还有着绘画的可能性,保持之间的张力。这个如何可能?这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水墨可能隐含的原理,即在如何不同于极简主义,不同于物派,从中国艺术传统中提取出一种原理。何为水墨的原理?一方面,是水墨材质之间的吸纳性:毛笔吸纳水与墨,水与墨相互吸纳,宣纸吸纳水与墨等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吸纳,渗透性,还是与身体的呼吸吐纳相关,这个自然的共感是西方没有的,这是自然性;另一方面,则是水墨艺术的敞开与空无虚性,即水墨的每一次发生,都是采取余化或者减损的方式发生,从道教,到禅宗,到心学,都是如此,这个空无化,与色空观相通,水墨需要余化,空无化。即自然性与空无性的双重结合,是水墨的基本原理。而且,在这里,水墨是虚薄的,宣纸与绢的平直,以及薄,有余气韵生动的气化,也是虚化。虚薄已经隐含在传统水墨艺术之中。如何具体扩展这个原理?这是三重空白的展开。水墨被提取出来的原理,如何被普遍的分享与展开?这是通过对平面的三重思考,即如何在绘画平面上打开三重的皱褶:第一层是现存品,即宣纸材质;第二层,淡墨渲染之后还是空白;第三层,即便是物象,比如雪景图,还是空白。这是三重的空白形成的皱褶平面。这个原理与杜尚的现存品相关,就可以在绘画,比如油画等等领域相关拓展。这也是打开第四维,打开自由的无维度空间。这个原理的哲学含义是什么?这是把中国文化的自然与西方文化的自由结合起来,自然性与空无性的双重性,与西方自由的空无敞开性结合,打开新的思考空间。这个原理具有的文化批评含义?这是对空隙的发现,但可惜并非混沌之喻的开窍,而是虚化,在浑化之中保持虚化,打开虚势,进入浑化——打开虚势——保持可能的变化,而且面对时代欲望的膨胀与消耗,面对自由的困难,虚薄体现了一种新的未来文化的新感性!


8,虚薄具体生成为什么样的“象”?这是“余象”,以及“无维度”的虚托邦的打开:如何结合杜尚的“次薄”与庄子美学的“虚淡”?要如何做到——“怎么做都可以-怎么做都不可以”,既不落入虚无也不落入实有——而是保持在一个“之间的”间性过渡状态?而且,让这个间隙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厚度?看似极度的“薄”其实极度的“厚”!直接做薄是容易的,但要“虚厚”是异常困难的,这需要逆转与逆觉的感受力。以此看:塞尚的困惑在于:一方面要结合古典的坚实性与印象派的模糊性;另一方面,也要达到自然的总体浑然性,晚期水彩画如何在油画作品上实现出来?西方后来的绘画几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么过于具体坚实,要么过于抽象涂抹,或者陷入分裂,无法达到浑然性。如果中国艺术家,能够把更为具有浑然与渗透性的水墨性带入水彩,融入油画,就可以使之提升为普遍性的虚薄原理。而杜尚的次薄概念以及他自己制作的作品,还是过于“实薄”,即无论是他的现存品还是他的《大玻璃》与《被给予》作品,虽然试图进入自身与他者之间的边界,进入微妙的气息灵氛之中,但还是在过于硬朗与明确的事物之间展开;而中国文化的虚淡则过于“虚弱”,无论是水墨宣纸的材质还是冲和淡然的追求,尽管本身是自足的,但与西方对比之后,显得过于单薄了!而且德里达已经思考了“余”,德勒兹已经思考了“图形表”,重新在虚薄的生成中显现端倪,就成为“余象”(Infra-image)。以此,必须在二者之间彼此加强,这就是“余象”:在极为稀薄或者几无的所在,让几无充分展开自身的内在张力,一直保持为剩余状态,让余地不断扩展或者有着内在丰富地皱褶。虚薄要打开的维度是什么?这是“无维度”的想象,将不同于西方已有的三维错觉,也不同于立体派的浅浮雕,也不同于蒙德里安等人的几何形二维平面抽象,还不同于美国抽象绘画的一维平面打开,而是更为彻底思考杜尚的第四维穿越第一维,且深入自然,打开“无维度”,这才是真正的虚托邦的想象。


9,虚薄有着什么样的哲学寓意?如同庄子“庖丁解牛”的寓意:在关节筋骨错杂之间几乎没有空隙之处,却以“极薄”的刀刃,打开一个“恢恢乎游刃必有余地”的无限厚度,这就是以极薄的空余来集虚,并且打开迎候的场域,是与“心斋”的“虚室生白”对应的。极薄又极厚,这个微妙的间性空间就以“非实在场域”(areality)的模态建构起来,这是一个一直保持虚化的地带,是德里达所揭示过的柏拉图的chora与心斋的虚室生白的后现代想象,是如同梦幻一样保持变化的震荡。以此空白重构可能的事物与世界。如何打开这个有无之间的几乎不存在的几无场域或“虚托邦”(chora-topia)的无维度?这是中国文化的虚化!让虚气在其间聚集,打开精神与时间的厚度。在我们这个时代,拥挤的生活以及没有空隙的交往,只有发现并且敞开这个几乎不存在的虚薄地带(海德格尔的Gegend),才可能泰然让之(Gelassenheit),打开余地,进入自由呼吸的空间。如同庄子的心斋之道术,乃是三重价值的结合:“视觉的展示价值”——“心性的修身价值”——“自然性的默化价值”,西方形式主义艺术过于视觉化,西方的概念艺术过于概念化,即便补充中国式修身也还是不够,因为自然乃是自然而然的生成,是要巧夺天工的,是瞬间间隙的压缩与转机,即虚薄的“悟性”乃是通过对自然节奏的压缩,从四季到春秋再到一天的黑夜与白昼,直到一瞬间的方生方死与方死方生,以此瞬间的间隙来反向重构无数个可能的世界,虚薄的艺术想象力乃是对变化无常及其瞬间机会的洞察,是对空白的活化,只是在这个时代需要与西方的理性与宗教感的灵性结合,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10,虚薄,是一种审美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想象的态度,在一个不断消费与生态破坏的时代,要求文明重新回到自然,激活传统的虚淡山水情怀,并且让自然来为,生成为未来的节日,让人与自然,自然与神性重新得以相遇,重建“文人”(Literati)生活美学的虚托邦场域,这是让汉字之为文字的书写性,经过极简主义的抽象之后,重新生成为具有普遍性的感知形式。“虚薄艺术”、“无维度的平面”以及“反向重构”一道,将彻底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原理,中国未来艺术并非仅仅是某种风格语言的特殊性,而是一个新文明的重新开端与某种艺术原理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胡莹)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