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管住博物馆里的“熊孩子” 要靠全社会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6-06

摘要: 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增加了近300个儿童博物馆,我国专属于儿童的博物馆至今不到10家。不过不少综合性博物馆中都开设了儿童专区,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原标题:让孩子们亲近博物馆

  小朋友和家长们在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共同体验京津冀三地传统手工技艺。

小朋友和家长们在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共同体验京津冀三地传统手工技艺。


  近年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日益受到关注。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礼物”,迎接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有“萌翻天”的主题展览、寓教于乐的文物故事动画片、动手又动脑的互动活动……本期文物·博物馆版汇集了“六一”期间博物馆的精彩活动,看孩子们如何在历史文化的海洋里,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儿童节。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拓展视野、或动手实践,希望青少年儿童可以在博物馆中享受一个不同的儿童节。

  丰富活动庆“六一”

  2016年是联合国指定的“国际豆类年”,中国科技馆“萌豆家族”即时展览在6月1日拉开序幕。展览由萌豆寻亲学知识、现场活动萌翻天、展厅活动齐动员三部分组成,孩子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豆类知识。

  天津博物馆则在儿童节期间推出了“讲给孩子们的燕国故事”专题展览活动。展览内容分为展览区、互动体验区、多媒体放映区和文化讲座四部分。展览区将成语和文物背后的燕国故事用文字与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掌握古燕国的历史知识。

  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经过精心策划准备,于6月1日在博物馆观众休闲区推出手工体验公益活动。活动分为手工拼宝和拓片体验两大部分,手工拼宝教具以青铜器、瓷器、陶器、书画为原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片体验则通过讲解、演示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孩子们体验拓片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儿童节期间,海南省博物馆的特色活动“考古小能手”第二次和青少年儿童见面,活动以“考古知识小课堂”“海南重要的遗址发现”“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开展海南重要的文化遗存介绍、模拟考古发掘、考古调查、文物修复和保护等系列互动参与项目。

  四川博物院则在儿童节当天举办一年一度的巴蜀书画兴趣班学员的结业活动,通过T恤和折扇的绘制,让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有更深的理解。

  打造人生的第二课堂

  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逐渐加强,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这个概念越发被人们熟悉并认可。北京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教师于淼告诉记者,博物馆是课堂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潘守永认为,博物馆不仅仅是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甚至是影响人生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不仅是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习社会礼仪、人际交往的课堂。穿着大方、不高声喧哗,这些是孩子们需要具备的修养,博物馆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全面、立体、持续的。”潘守永说。

  正因为如此,博物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增加了近300个儿童博物馆,我国专属于儿童的博物馆至今不到10家。不过不少综合性博物馆中都开设了儿童专区,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例如,湖南省博物馆在新馆建设的过程中就特意建设了儿童通道,儿童可以经专用通道进入博物馆,并且抵达一个“教室”,他们可以在这里存放并享用自己带来的饮料或者食物。

  为儿童量身打造展览

  于淼告诉记者,体验式、动手式的展览更容易被低年龄段的孩子接受。潘守永也表示,儿童不同于成年观众,他们天性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适合成年人看的、偏重思考性的展览不适合儿童,而色彩鲜艳、节奏快、鼓励动手的,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

  此外,根据成年人身高进行的策展,视域是1.7至1.75米之间,但是对于孩子就要相应调整。潘守永告诉记者,针对儿童打造的展览,对于灯光安全、环境安全、展品安全都应格外留心,需要经过特殊的设计和安排,甚至连地面也有讲究,最好采用不容易出现噪音的软性地面,比如地毯或者地胶。

  管住“熊孩子”,要靠全社会

  随着博物馆与儿童的关系日渐紧密,“熊孩子”也成为令博物馆人头疼的问题。四川博物院宣教部主任杨晓华表示,自己曾经拦住一名在博物馆内高声喧哗的学生,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在进行什么样的事情,学生的回答让杨晓华深深担忧,“我们是来春游的!”

  “一旦有超过300个儿童同时进入博物馆,就会让所有的工作人员如临大敌,甚至要关闭电梯来保证安全。这些实属无奈的做法让我很困惑,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工作,仿佛与社会、家庭、学校有些脱节。”杨晓华说。

  杨晓华表示,现在主动联系来博物馆参观的学校慢慢多了起来,但是即便如此,由于教育部门和博物馆没有统一的政策安排,导致博物馆和学校的对接依然不够全面和立体。

  于淼告诉记者,作为老师,应该在学生去博物馆前充分讲述在博物馆中应遵守的纪律和看展览的方法,同时,在展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她认为,教师应该先去博物馆“踩点”,然后将博物馆的展览和自己上课时讲述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设计一些线路,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展品,引发孩子的兴趣。多方努力才能真正杜绝博物馆“熊孩子”的情况。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